- 133-0343-6015
- 2361455135
- shanxijuchuang@126.com
- 太原市小店區親賢北街梅園大廈A座505
如今,全球各地都在不斷推出智慧城市計劃。根據IDC最近的一份報告,從西雅圖到新加坡再到倫敦等城市預計今年將在智慧城市計劃上花費近124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18.9%。
智慧建筑與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這個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還停留在理論上,并且從定義的角度來看尚在爭論中,對不同的人意味著不同的意義。
住建部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程大章教授表示“建筑設計首要滿足功能上的基本需求,然后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再附加美觀、舒適、耐用、方便等考量因素。建筑無論如何變化終要回歸‘為人服務’的主要宗旨。未來建筑是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求智慧、健康、綠色。智慧是一種技術手段,并不是目的,智慧要使建筑使用更便捷、服務更人性化、管理更高效。智慧的定義是動態的、多維的,人們對智慧建筑的定義都處在探索、實踐、反思、再實踐、再提升的過程中。智慧建筑可從兩個方向去定義:一個是理想化的,一個是從工程學角度出發。這兩種定義的方式都需要,前者是基于對行業認知的底蘊提出的頂層設計前景,后者為打造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和實現智能建造指明方向?!?/p>
為了打造智慧城市,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智慧建筑。它們是基礎的“基石”,將使我們的城市真正轉型,通過智慧建筑我們將為全球大多數人口提供安全、可持續、互聯的環境。
隨著建筑物的發展和變得更智能(無論是在設計階段還是在施工后的改造中),城市將可以利用它們來實現自己的計劃。隨著智慧城市計劃的推進,諸如智能交通和停車、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交付以及增強的應急響應等應用都將需要低延遲的5G網絡和基礎設施。作為該網絡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用于計算和處理生成的大量信息的數據中心被推出到“邊緣”,更靠近最終用戶,以滿足延遲要求。城市中的智慧建筑將成為托管這些新邊緣數據中心的自然起點。
如今,作為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建筑的智慧化成為數字時代的重要議題和實踐領域。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將仍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理論上的智慧城市概念轉變為將經濟、生態和技術結合在一起的城市和建筑愿景?
時下,新基建已經成為2020年中國各行行業爭相入局的重點領域,而作為新基建范疇下的一個重要產業發展方向,人工智能行業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尤其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領域,更是率先成為了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場景。